酒精肝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。酒精性肝病包括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。嗜酒者中,约2/3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。已知乙醇进入肝细胞以后,经过肝乙醇脱氢酶、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三条途径氧化为乙醛。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,使其代谢发生障碍,从而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,严重时可致肝硬化。
①NADH/NAD平衡失调。NADH是指脂肪酸合成的辅酶,NAD是脂肪酸氧化的辅酶,造成合成增加,分解减少,以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大量聚集,引起脂肪肝。
②乙醇、乙醛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,造成细胞膜损伤。
③造成肝细胞抗原改变,引起自身反应。
④缺氧。乙醇高谢状态引起肝细胞缺氧,加重肝细胞损伤。
⑤乙醛促进胶原合成,炎症刺激胶原纤维增生,造成肝纤维化。
酒精氧化代谢消耗了大量的NAD,使NADH/NAD比值升高。使NAD作为辅酶的脂肪酸氧化受到抑制。使三酰甘油的合成增加。又由于乙醇可以产生一定的热卡,长期、持续饮酒者往往蛋白质、糖类又摄入不足,导致营养不良,后者和细胞微管系统的损伤导致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受阻,减少了肝内脂肪向肝外转运。乙醇氧化形成的高代谢状态使周围脂肪的动员增加,肝细胞摄取循环中的脂肪酸亦增加,造成三酸甘油在肝细胞内大量积聚导致肝细胞脂变。肝细胞脂肪变可分为小泡性脂变及大泡性脂变。小泡性脂变较大泡性脂变预后严重。